北京灰霾治理已有效果 为何公众感觉不到?
中科院研究员建议更大力度削减排放
来源:人民网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提出,北京的大气灰霾治理相比一年前已有成效,但即便如此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因此少量增加或减少对感官能见度几乎没有影响。
王跃思在题为“大气灰霾观测系统”的报告中介绍,通过对大气灰霾的观测结果分析,北京大气灰霾污染主要“形成”于周边工业燃煤污染排放输送,“加强”于本地机动车交通污染排放(包括交通道路扬尘)。也就是说,二者的叠加造成灰霾的超高浓度。因而“重霾污染的应急控制方向不言而喻,就是削减周边燃煤排放和本地机动车排放”。
此外,根据观测数据,2014年2月霾污染过程与2013年1月相比,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20-30%,可以说,北京及周边在本次污染过程采取的应急措施和为空气质量达标所采取的长效环保措施已经显示出效果。
为什么公众直观感觉严重程度与去年1月相同?大气能见度没有明显下降?王跃思认为,因为如此高的污染物浓度,少量增加或减少对感官能见度几乎没有影响。要让公众感觉有明显好转,更要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使大气PM2.5浓度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才会显示出明显的效果。
王跃思以前不久持续一周的北京雾霾为例,分析其污染过程的一个特点是PM2.5中硫酸盐浓度比例下降,但硝酸盐比例上升很快。“这说明目前环保措施脱硝亟需加强。电厂需要加大脱硝力度;钢厂、水泥、平板玻璃和重化工等必须全面脱硫、脱硝和除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认为,氮氧化物可以显著促进SO2()和亚硫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因而必须优先考虑控制NOX排放,特别是控制城市机动车的NOX排放,打破城市区域重度大气复合污染发生的条件。
消散雾霾是否只能靠大风吹?王跃思研究员根据风力风向和灰霾浓度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北风对于北京地区灰霾的重要性。为什么近年来灰霾更严重?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提出,除了燃煤和机动车排放,风力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气象部门数据表明,近年来风力有变小的趋势,长达一周的“静稳天气”在历史上极少出现,去年1月和今年2月的长时间雾霾即因此发生。”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布设了由40个站(点)组成的大气质量联合观测网,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对我国大气质量开展长期、定位和联网观测。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完善观测体系,并将利用立体观测、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大型联合观测研究。
王跃思是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学部工作局、科学传播局承办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提出以上观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