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绵城市试点逐步凸显成效
来源:福建省住建厅
2015年至2017年,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计划建设项目244个,包括海沧马銮湾片区、翔安南部新城片区。目前,项目已完成27个,在建35个。厦门市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上位规划为指导,编制完成《厦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作为指导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积极运用“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多规合一”空间治理体系,并在项目策划生成、出让和划拨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强制性指标。
一是海绵道路。翔安洪钟大道铺设的透水砖有细小的缝隙让水渗透至土壤层。路沿侧面还设置了一个开口,车道和人行道的积水可通过缺口流入绿化带,利用植被和土壤的吸收渗透作用削峰调蓄。其余雨水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溢流雨水口流入市政管道。这样的“海绵路”大大提升了渗透能力。海沧区的新景路也是一条“海绵路”。这里的绿化带有点不一样,中间下凹,铺满鹅卵石,两侧种有植被。绿化带修得比路面低,积水往低处流,下凹也是为了引水效果更好,铺设鹅卵石是避免水流过大把土壤表层带走,从而阻塞排水管道。绿化带的植被选择也有讲究,如圆叶蒲葵、海南蒲桃等耐湿、根系发达的植物。海沧区的翁角路部分路段改造时,特别保留了原有的林地形态,自然达到下凹蓄水作用。
二是海绵学校。海沧第二实验小学有绿地蓄水池、雨水花园、沙滤等一系列“海绵神器”。树根旁有铁皮盖,打开后里面是下凹的小型蓄水树池。学校共有400平方米的“下凹”绿地,埋有11个蓄水树池。人行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直径十多厘米的圆形孔洞。雨水进入孔洞后,沙土等杂质会被迅速过滤,水则进入地下管。校园内还分布了多个雨水花园,绿色植物在小范围内形成一个“净化之家”,不仅可以快速吸收雨水,还可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
三是海绵医院。2015年9月,海沧区新阳医院就改造成了名副其实的“海绵医院”。新阳医院广场进行了透水砖改造,微小的透水孔连灰尘都进不去,却像海绵一样有着超强的吸水能力。新阳医院还把收集的雨水回收利用。广场下有一个160平方米的蓄水池,通过泵站加压,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医院厕所的冲洗。停车场附近有一个开关道闸,打开后喷灌系统立即喷出水柱,蓄水池的水也就可以用来洗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