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暖房子” 市民赞“这事干得实在”
来源:大连晚报
“暖了房子,更暖了俺的心。”中山区高原街59号楼居民高凤英昨天站在楼头说,她居住的这一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楼,冬天,中年人在家穿棉袄、点电炉子,老太太躲在被窝里不愿出来;夏天,把山墙的居民家还长绿毛。
变化从去年开始,我市实施了“暖房子”工程,当年完成80万平方米,包括高原街在内的1.2万户居民当年受益,冬季室温普遍提高3℃~5℃。“上个冬天家里23℃,这事干得实在。”高凤英说。
重实效,为百姓不怕花钱“暖房子”工程每平方米造价300元左右
民生,一直为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从2013年至2015年,我市将以节约能源、改善民生为重点,对市内四区的60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实施“暖房子”工程。“暖房子”工程实施的对象是2000年以前竣工的房屋且未列入城市拆迁计划,保温性差,透寒严重,供热效果差的非节能型多层居民住宅。
对于民生的投入,大连从不吝啬;给市民办实事,不怕花钱。
“国内一些城市也在做‘暖房子’,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造价在100多块钱,主要做的是外墙保温。”市建委建筑节能处调研员强典明称。我市“暖房子”工程实施内容包括外墙保温、屋面保温和防水、更换成节能门窗三项基础部分,每平方米造价在250至270元之间,如果再安排分户改造、增加供热计量表等内容,造价要达到每平方米300多元。强典明说,这种投入的起步点在国内是最高的。
“在老旧居民楼里生活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居民,他们买不起新房子,我们实施‘暖房子’工程,让普通的居民也享受到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大连城市经济、社会和建设快速发展的成果。”市建委主任马成恩昨天说。中山区高原街59号楼居民祝连云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家里暖和了、居住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
顾长远,兼改供热用热计量装置,实现“按需用热”
沙河口区华顺街上,这些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居民楼开始穿“棉袄”了。沙区老旧楼院多、弃管现象严重,这既是城区管理难点、死角,居民生活也多有不便。目前,沙河口区尝试探索“暖房子”和弃管楼院改造一起做,包括华顺街在内华北路两侧135栋居民楼在9月中下旬将“绽放”新颜。
据悉,“暖房子”工程首先改造建筑保温系统,以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为主,屋面保温和防水材料使用性能好、耐久性强、不易老化变形的;墙体保温材料采用适合寒冷地区使用的墙体保温材料;建筑涂料选择使用寿命更长的真石漆;使用节能门窗。沙区城建局副局长杨东说:“这回改造并非粗拉拉的,改造内容连晾衣架、阅报栏、疏通下水管都包含在内,这种精细化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居住更舒适,环境更优美,除了居民家里的装修,其余改造内容几乎我们都想到了,能够实施的一定要做。”
另悉,实施“暖房子”工程,有条件的要进行供热改造。主要对建筑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和温度调控进行改造,使用热计量装置,采用计量灵敏、准确的热计量表和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调控的温控阀。逐步实施分户计量收费,使用户实现“按需用热”。传统的供热收费方式按建筑面积收费,不管用热多少,交费是一样的。而计量收费是指用热和自来水、煤气一样用表计量,按用热量收费,即用多少热收多少费,不但提高用户自主节能意识,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用户用热的舒适度。
盯质量,多方把关居民“兼职”做起了义务监督员
由于“暖房子”是针对老旧居民楼施工,在楼院里,施工质量和安全格外需要注意,“暖房子”工程的手续与工地管理完全按照新建建筑的管理标准,而有的城市是按照维修标准来,相比之下,大连的要求更加严苛。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各级质监站、安监站等多部门、多方面对于质量盯得很紧。
在华顺街施工现场,记者还看到多块公示牌,上面写着这次“暖房子”工程的具体施工内容,使用材料种类和范围,监督举报电话,让居民们予以监督,这样既增加了透明度,让大家放心,又为工程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监督方式。沙区在“暖房子”工程实施前,用居民听证会的方式让百姓提想法、出主意,优化建设管理方案,达到百姓满意,更加惠及民生。
今年4月至6月,甘井子区大关一街的5栋楼实施了“暖房子”,这几栋楼的居民对于施工质量特别关心,因为这关系到自身利益,一些退休的老人经常在施工现场盯着看。“一块保温材料上墙一般要钉上5根钉子,个别时候少打了1根钉子大家都不乐意,都到社区来反映。”兴华街道兴利社区工作人员包晖说。对于居民关心的质量问题,该社区从质监站等部门要来了文件、报告拍照,通过居民QQ群发给大家,让居民们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