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不住了“跑路”亦非上策
文/ 清泉
温州企业主的“跑路潮”,不禁令人恍然联想到80年代香港影片的一幕幕,一群走投无路之人,如丧家犬般躲闪藏移,只不过是影片中的主角被现实的温州商人替换,他们本该在工厂主持生产,如今却像江湖弟子一般辗转飘零,让人不解究竟是不幸,还是悲哀?
温州企业主因还债困难而“跑路”,已成为时下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跑路”本意乃动身、走路,一旦与事件关联,就被赋予了特定含义:或是做了坏事而被警察通缉;或是遇到危难(如欠钱、负债等) 被黑道份子追杀抑或被地下钱庄等追讨金钱,而不得不逃走,先闪避一阵子等等。“温州企业主跑路”预示着温州人最引以为豪的“团结”开始受到挑战,彼此信任的基础遭遇侵蚀,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团结的商业族群,一旦出现背信弃义,其自我杀伤力,要远超原本人情淡漠的族群。
记得上世纪70年代的温州人几乎是凭着“求生”本能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白手起家创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依靠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比国人抢占一步的先发优势,“温州模式”带动温州经济迅速腾飞。但是,温州民营企业大都是从事靠小商品吃饭的劳动密集性产业,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在失去劳动力优势状况下,却不具备自然资源优势和原材料优势,因此实业利润出现空前微弱。手上拿着大把钞票的温州人开始琢磨进行实业外投资,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殊不知遇到银根紧缩,那一条条由个人、钱庄、企业、担保公司、银行等构筑的民间借贷资金链如此脆弱,极易出现断裂,这深刻揭示了民间金融游戏的残酷性,民间金融草莽生态疯狂起来,令人瞠目和后悔莫及。
企业不靠实业而靠“不务正业”投资甚至投机赚钱,风险巨大。当实业衰落,企业定会日益“空心化”。 企业不务正业的“空心化”是一种短视行为,给效仿“温州模式”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对于“温州企业主跑路”事件,国人理应先看清楚事实。企业主“跑路”,每人情况都各不相同,有的纯粹是自身经营出了问题,有的则是因逃赌债而乘机出走。也就是说,不要将所有问题都归到民间资金链断裂这个“筐子”里。厘清这一点很重要——在面对眼前危机时,既不要无视问题,也不要夸大问题。其实,Hold 不住了,“跑路”亦非上策。企业主选择“跑路”,是对人对己都不负责的做法,甚至涉嫌违法。表面上看,企业主还不上债,一走了之,符合“理性”,但跑不是办法。唯有敢于直面危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方能称得上负责任公民。相信随着政府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监管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及多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温州中小企业阴霾的生存困境应会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