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华夏先锋  |  企业动态  |  对话专题  |  总裁智慧  |  综合会讯  |  魅力风采  |  行业资讯  |  产经论坛
总编寄语  |  专家之声  |  供求天地  |  商界俊杰  |  地方在线  |  成果展示  |  心灵感悟  |  标规实施  |  联系我们
 产经论坛
实现经济由大变强关键是转方式
发表日期:2015/11/10
 
实现经济由大变强关键是转方式
 
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与世界经济强国的差距虽然表现在人均国民收入、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方面,但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差距。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关键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处理好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前提。没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扩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收入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但我们要的是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必须处理好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历史性交汇,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应把科技创新放在经济强国建设的核心位置,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主要依靠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有机衔接。改革政府科技投入方式,变以往的选择型、分配式为普惠型、引领式,设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用好私募、股权众筹等融资工具,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的发展,调动全社会增加创新投入的积极性。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平台,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生态。
 
  加快形成人力资本新优势。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建设经济强国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有700多万,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毕业生有600多万,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有30多万。这是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人才质量红利、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强大人力资本条件。应加快教育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教育体系,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技术移民机制,大力吸引国际人才。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新水平。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并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是建设经济强国的根基。目前,我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但多数产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国际品牌不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培育工业机器人、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智能制造、分布式能源、网购、互联网金融等新型制造和服务业态发展,促使企业向研发、设计、标准、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提升。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向“工业4.0”升级。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提升城市群发展新能级。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建设经济强国必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进一步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先进制造和高端服务体系,增强对国际优质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提升规模能级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加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积极培育北部湾、长江中游、成渝地区、中原地区和关中地区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城市群。培育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若干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促使其成为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
 
  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建设经济强国的根本途径。应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新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完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参与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国际竞争,是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应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企业在走出去中提升技术、质量、品牌和服务水平。推进上海等自贸区建设,及时向全国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推动其与制造业在开放中融合发展。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对外经济体制,建设立足周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主动。
上一篇:青岛千帆计划完成“1+8”配套政策体系建    下一篇:大数据战略助推“十三五”经济换挡升级
 综合会讯 MORE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
部长王蒙徽全面总结了五年来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成就 [详细]
 •  全国劳动关系工作座谈会在广东召开
 •  胡春华在江苏调研并召开商务工作座谈会
 •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  百强县将组团亮相首届中国特色小镇博览会
 •  中欧政府采购对话在京举行
 •  科技部火炬中心召开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培训会
 •  市场化破产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
 行业资讯 MORE
李干杰带队调研督导京津冀
李干杰部长、翟青副部长、赵英民副部长,分别带队赴天津、保定、廊坊、邢台、邯郸、德[详细]
 •  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20余个海绵城市改造项目
 •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100天
 •  雄安新区面向全球征集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
 •  7月1日起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金享个税优惠
 •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
 •  中国供热展5月22日在北京开展
 •  上海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在京成立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网信办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商务部
科学技术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改委
人社部
住建部
国家能源局
工信部
审计署
中国雄安
民政部
应急管理部
国资委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新城  邮编:100016   
  
                                                      总编邮箱:hxgn2012@126.com  
 
QQ:2209337939 1967965320 2509371342
 
版权所有   供暖宣传网   京ICP备12042980号